close

 

朋友告訴我,她那個性憨厚、樂觀的小三兒子,有一回在週記裡老師所定的題目中寫著:

他最覺得沮喪的事,就是每天聽到父母說——快點,快點!

早上快點起床、在車裡快點吃早餐,因為上學快要遲到;

晚上快點吃飯、快點做功課、快點洗澡刷牙、快點上床睡覺……

年紀這麼小的孩子,卻察覺到那份週而復始、不得不趕的無奈和無力。

父母也很無奈,是什麼造就了這種「趕、趕、趕」的環境?

上一代的悠閒到哪裡去了?當然,那時學校是走三步路就到的隔壁,哪兒來的才藝安親班,

沒有多少父母會幫孩子檢查功課,連電視的卡通時間都只限定在傍晚的五點到六點,

也沒人將上班到晚上八、九點看成常態。

當今的父母無奈之際,也請想想,除了不可避免的大環境改變之外,

「趕」是否已儼然成了現代人溶進血液裡的基因,無法自拔?

帶著孩子走在路上,尤其是小小孩,對一切總是那麼好奇;

寵物店、玩具店、蛋糕店,甚至是天外飛來人行道上的一隻小蟲子,都可以讓孩子著迷不已。

很多年前了,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,對孩子好奇心的支持度少之又少。

孩子對一件事有興趣,但停留不到兩秒鐘,父母是不是就催促著快走?

「真有事情要趕路嗎?」不見得,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時間,而是父母沒有耐心,

孩子的好奇和觀察根本還未獲得滿足,就被父母催著離開現場。

我們要不要做個實驗:下回帶孩子到動物園,試著當一個不催促的旁觀者,

看看孩子一種動物可以看多久,才主動跟父母說:「走吧。」

即使一場巡禮只看了五種動物又如何?

輕輕鬆鬆過日子——尤其在該輕鬆的時候,不是我們都想要的嗎?

父母有多少的耐心給孩子?停下來等等孩子吧——時時提醒自己。

 

<引用於pchome 電子報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